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2015-2016学年)
在珠海市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围绕珠海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就2015-2016学年的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8年,是一所直属于珠海市教育局的公办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学校、广东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珠海市第五及第六职业技能鉴定所。
1.学校概况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学校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艺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物流、经贸管理等九大专业群32个专业方向,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动漫游戏、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等7个专业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拥有汽车技术实训中心、电气技术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计算机美术设计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等100多个实训室,校内实训室总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教学及实训设备总值达10617.81万元。
2.学生情况
学校本学年招生2484人,在校生总数为6851人,其中,广东省户籍学生5886人,外省市户籍学生951人,港澳台等其他户籍学生14人。男生5146人,女生1705人,男女生比例为3:1。2015年毕业生数量为2400人,2016年毕业生数量为2027人。本学年学生流失249人,流失率为3.5%,巩固率为96.5%。
3.教师队伍
学校在编教职工423人、专任教师380人,其中专业教师261人、研究生22人、本科345人、双师型教师211人、省及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69人。生师比为16.31、“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0.84%、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90.79%、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5.79%、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30.97%。
4.设施设备
全校共有14个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实训设备数量共计7419台套,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10617.81万元,生均设备值为1.55万元。本学年实训中心建设经费支出1532.52万元,设备更新率为26.2%,新建了产品设计、云计算、机器人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四个实训基地。实训耗材全年共计185万元,生均270元。实训基地提供4326个工位,共开设实训项目639项。校外实训基地共计50个,接待学生1854人次,其中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473人。
学校图书馆有书库3座、教师阅览室1个、学生阅览室3个。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127774册,较上一年度增加6933册,生均24.5册。形成了以文学类图书为主,汽车维修、电气维修、物流、美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旅游等专业类图书为辅的藏书体系。年订阅各种报刊杂志547余种。斗门校区图书馆在2015年11月改造,改造后增加了杂志展览区,学生阅览区,服务台,图书馆阅读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师生有了更为舒心的阅读环境。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确保全体学生拥护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注党的方针政策,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按照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的有关要求开设了文化课、专业课,重视课堂教学,重视课程和教学改革,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抓好两操一课,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操作技能和身体素质。在2015—2016学年中,文化课合格率90.28%、专业技能合格率91%,体质测评合格率92%,毕业率为80.8%。
2.在校体验
学校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在做中学,在体验中提高。高度重视学生对学习的感受,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及时征集学生的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等,让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后勤服务、教学环境、社团活动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工作成效明显,学生学习满意度为97.7%、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为95 %、生活满意度为91 %、校园安全满意度为96 %,家长在以上各方面的满意度也较高。
3.资助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资助学生,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严格执行《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工作管理规范》文件,校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认真落实各级人民政府的资助政策,做到精准认定资助对象、精准审定资助对象、精准发放资助金、精准临时困难补助。本学年度珠海市本市户籍学生、所有农村户籍学生(含县镇)、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享受了免学费教育政策,享受免学费教育的学生共有4028人。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补助,全年助学金发放达到345人次,总发放金额 31.3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共9人计6.7万元。学校在2006年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建立了“理工学校扶贫资金”,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期开展资助贫困生工作。 截止本学年,共资助学生1385人次,金额共达645305元。
4.职业能力
首先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校依据专业教学需要建立了现代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在教学实训中,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行动为导向、项目为支撑、做中学为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校不断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求知、做事和发展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创业,不但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而且在学校计划开辟“创新创业基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舞台,为今后的发展开辟更多更广的天地。
同时,我校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分年级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就业心理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化心态,树立了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和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学生适应岗位转换的能力不断增强,从心理到技能提高了岗位迁移能力。在加强专业技能修炼的同时,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专多能的选修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5.就业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毕业生就业主要以进企、事业单位和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为主,就业的学生主要在第三产业一线从事生产性服务和 基层管理工作,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线上,就业率为99.98%。近年来,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毕业生呈扩大态势,2015届有17.1%的学生选择了升学深造。还有不少毕业生到澳门工作,境外就业中有个别毕业生是随父母移民国外就业。从人数分布上看,选择第三产业就业的毕业生在85%以上,第二产业的就业单位主要是建筑类和制造类企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1.8%,较上一届的61.7%略有增长。
就业的毕业生平均月薪为2350元,较上一届略有增长。就业巩固率为87.5%。根据2015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情况是:满意为96.4%,不满意为3.6%。
三、质量保障措施
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对接珠港澳产业需求,通过下企业调研、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等手段,对现有专业方向进行适当调整,不断优化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形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计算机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美术设计、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经济贸易等9大专业群32个专业方向。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电子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游戏、物流服务与管理等七个专业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
为了使我校的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各专业部积极调研区域经济与技术发展,教研室组织召开了严谨的专业建设论证会,邀请了相关行业企业和教育专家参会,共同把脉与规划我校的专业发展规划,形成了统一的发展战略布局,开发了云计算、产品设计与3D打印、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四个新专业方向,形成了四个新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资源。目前四个新专业已于2016年正式招生。
2.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举办了一系列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会议,优化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修订教学计划,引进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在各个专业中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含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含音乐课)、计算机应用等公共基础课,确保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又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设置文化课的职业模块,将文化课和专业课以及学生的就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课的基础作用和为专业学习和就业服务的理念。
学校依据企业的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新方法,开发了一批现代技术课程,构建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共建设了45门校本精品课程,并编写出版特色教材。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引入丰田TEM21、通用AYEC课程,开办丰田、通用专班,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进行了定向班、高级技工班探索,与高等职业学院联合培养人才,形成了岗位与课程结合、中技与高技结合、中职与高职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展了与思科、锐捷、西元公司的合作,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两级能力递进”的“332”人才培养模式。动漫游戏专业引进汉策公司等企业进入校园,将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标准融合,形成了 “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已拥有多媒体教室121个(含录播室1个),计算机教室39个,学生用计算机2431台、平均1台/3人,教职工用计算机431台、达到0.8台/人。校园网互联网接入带宽已达500M,全校开通互动交流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学信息发布、文件传递提供了支撑,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教学楼中的121个教室已有100%教室实现班班通。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617.81万元,生均设备值为1.55万元。本学年实训室建设经费支出1532.52万元,设备更新率为26.2%,实训耗材全年共计185万元,生均270元。全校共有14个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8432平方米,设备数量共计7419台套,提供4326个工位,共开设实训项目639项。校外实训基地共计50个,接待学生1854人次,其中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473人。
我校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17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包括汽车专业虚拟实训平台、计算机网络专业虚拟实训平台、物流管理与实务虚拟实训软件、美工及电气虚拟实训软件、电气PROTEUS虚拟实训软件。建立了45门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学仿真等资源,全校师生在校内外随时进行访问和学习。
在教材建设和选用方面,我校严格把关教材的选用质量,学校教材有90%以上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和人民大学出版社等规划的精品教材。各课程重视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紧跟行业技术发展,在教材中引入先进行业技术与理念,开发适用于本地和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目前学校在用的我校教师主编的校本教材数量达58本,其中23本已公开出版。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校积极参与粤澳职业教育合作洽谈会议,积极推进粤澳职业技术教育姐妹学校项目,与澳门工联职业技术中学结成姐妹学校,两校领导和教师每年不少于两次互访和交流,相互分享办学管理经验,双方在专业设置、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课程改革、队伍建设、学生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定期的研讨,特别是在电气自动化、制冷空调、电梯维修、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的教学与实训上,两校相互借鉴,互赠了一批教材,互相参与了课堂听课和评课,并计划在等珠澳两地通关条件简化后,将互派一批专业教师和学生到对方学校去参与课堂教学、实训指导等教学教研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技能大赛方面,我校非常重视技能大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每两年举办校内技能节活动,并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2015-2016学年技能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组在广东省技能大赛中共获得5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共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近几年全国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共获得了18个全国一等奖、21个全国二等奖、31个全国三等奖、101个广东省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叶志伟同学在2013年代表中国参加了日本赛区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亚洲预选赛,并且打破2013年光纤熔接速度大赛世界纪录(WORLD RECORD 2013),获得该项目特等奖。2015年8月,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林宏伟同学获得铜牌。2015-2016学年广东省教师组技能大赛中我校共取得了1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学校大力表彰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能”的良好局面。
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坚持以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根本,更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和实效性,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向德能兼备的高素质方向发展。组织理工讲堂、专项培训、专题研讨、青年教师培训等校本培训活动,承办上级部门的培训项目,推荐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交流活动,顺利完成全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任务。2015-2016学年度培训费用达123万元。
我校开设理工讲堂,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2015-2016学年度共举办了五次理工讲堂讲座。内容丰富多样,有心理学、新媒体新技术等。通过全员培训,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素养。学校开展青年教师培训,组织入职两年的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本年度分别组织了“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师徒结帮带对讨论会”以此检阅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技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展示青年教师的风采和魅力。学校与鹏威教育机构合作举办“教学技术训练实战”培训班,“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与职业调适”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教师课程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现场教学的掌控、心理调适、信息化技术运用等,共有160名教师参训。学校还开展了班主任培训,2015年12月,9位老师参加国家级班主任专业培训,2016年7月组织60名班主任参加“做智慧型班主任体验式实战技能特训营”培训。有目的、有系统的培训提高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增强育人实效。学校在暑期还安排6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一个月,以学徒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定期岗位轮换,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需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扎实提高专业水平。
本学年组织安排了近300人次参加骨干教师专业学习、交流会、技能学习等培训活动。其中,2人参加国家级专业带头人培训,2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派出20余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推荐了近50项优质的各级各类交流与培训,组织近200名教师参训,为富有潜力的教师掌握前沿教育理念、拓宽专业知识层面、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校还配合市教育局举办2016年度的教师全员培训项目,承办了汽车、电气、网络、物流、美工五个专业的培训任务,接待全市约250名专业教师到我校培训。各专业部做好了专家聘请、选定主题、场地安排和后勤服务等工作,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2015年11月承办珠海市职教集团的“微课教学学术研讨会”,组织我校约80名教师参加,接纳兄弟学校约80名教师。
4.规范管理情况
我校依据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和要求,在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通过改进、完善、创新等方式,建立了一套包括教育、教学、就业实习和后勤保障在内的系统、完整的管理制度。2016年,学校还制定了《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章程》,构建了学校依法治校制度体系。
学校利用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学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校园内教学、管理、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实现了学校教学,管理,德育,资源,安保等各功能系统的整合,充分提升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5.德育工作情况
我校重视德育工作,坚持将德育工作放在人才培养工作的首位。建立了完善的德育工作机构和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了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完善的德育网络。为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我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本年度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升级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工文化。在培养学生素质的工作中,我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挖潜扬优,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目前我校共有91个社团,学生参加社团人数覆盖率超过50%,各社团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具有一定影响力。积极参加省、国家文明风采大赛,本学年我校共有119位同学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我校团委通过颂先进、树榜样作用,以优秀学生干部、先进团员事迹带动全校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举办各项共青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充分发挥团组织组织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作用。学生会在我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团委在学生干部的成长与培养中,特别注重干部团队的传、帮、带作用,打造了极具战斗力的学生会团队。
6.党建情况
我校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驾护航作用。学校党委下设党总支2个,分别为香洲校区党总支及斗门校区党总支,其中香洲校区党总支现有六个支部,共有党员118人(其中退休17人);斗门校区党总支现有五个支部,共有党员122人(其中退休38人)。
学校党委重视发展新党员,积极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重视发展党员工作以“党建带团建”的方式,把团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有力、基础牢固、充满活力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本年度接收黄荣业、程伟同志为预备党员,张伟铭、丛桂林定为发展对象,将邝艳平、王大伟、杨森、叶辉、傅旻、米淼等同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
学校党委重视党员的学习和修养。本学年学校党委配合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导组到校开展工作。按照“三查三找”的总要求,确保“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活动落到实处,各党支部不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参加学习率达95% 以上。组织党员教师观看影片,学习交流。加强行风建设,注重廉洁自律教育。深入开展“三查三找” 专项活动。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完成了党费收缴及补缴等工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党内生活,按时开好民主生活会,党员教师通过教代会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落实 “党员示范岗”活动,积极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做优秀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的保驾护航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情况
我校有较完善的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珠海理工学校校企合作管理方案》和《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管理办法》已实施两年,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与对外交流处”专门负责开拓和管理校企合作工作。我校现有合作企业56家,覆盖了92%的专业(仅有两个高职升学专业方向没有相关企业对接合作),其中有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有5个。
目前,我校校企合作的功能基本得到全面发挥。56家合作企业本学年接受顶岗实习学生 917人,占全体顶岗实习学生的39.8%,录用2016届毕业生有728人,占毕业总数的31.6%,录用学生数量比2015年增加约39人
本学年,学校得到了合作企业捐赠的教学设备约153万,其中140万汽修教学与实训设备来自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ASEP校企合作项目。至此,我校目前校内有183万教学实训设备来自合作企业的捐赠。有6位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的教学,每人各自承担了一门专业课或一个专业项目的教学。我校有54位专业教师利用暑假到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实践。校企双方根据工作岗位和教学实训所需,共同开发了专业课程2门,教学实训教材2本。
本学年,我校主动调查市场,走进企业,以“企业冠名”的形式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联想集团、珠海市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奖学金和岗位优先的政策,大大带动了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工作。“请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将课堂搬到企业,让学生进入角色”,是我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两个新招,为师生开辟了实践平台。本学年,学校多次邀请珠海安骅汽车有限公司、珠海华发汽车有限公司、珠海华润银行珠宾支行、珠海和大福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和骨干请进课堂为学生讲课,把一些现代技术和企业文化传给学生。适时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参加企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学生实习情况
我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50个。企业专门为我校实习生设置实训岗位,制定具体的实践培训计划,实行“一生一师”制。本学年度共2027人参与顶岗实习,实习生在岗率为95.6%,专业对口率为60%。
3.集团化办学
我校是珠海市职业教育集团副理长单位,也是珠海市职教联合会副主任单位。珠海市职业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吸收了20多个企业和学校加盟,校企合作开展了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促进了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我校积极参与珠海市职教联合会的活动,与一批专业对口且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进行了交流,为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社会贡献
1.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我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本学年,我校为珠海市输送了2027名优秀毕业生。根据2015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6.4%。
2.社会服务
我校重视社会服务。本学年成功地组织了78人的SMT培训班(表面贴装技术),培训人天数为1620,SMT学员受到各企业的一致好评,用人企业对SMT学员的满意的为86%,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还与联想集团合作设立联想服务站,承担联想、小米、飞利浦、AOC等 厂商授权服务。本学年,联想服务站服务珠海客户31681次,客户满意度(五星)是89%。
3.对口支援
为响应珠海市委关于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对口帮扶阳江市的号召,我校分批安排梁朝豪、李英峰、郑长波等十位教师开展在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支教工作,并多次安排学校教师赴该校进行说课、上公开课等教学交流活动,梁朝豪等支教老师辅导阳春中职学生参加竞赛,为该校实现了在广东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上的“零的突破”。除此之外,学校还为该校捐赠了教学实训设备、对口资助了该校部分贫困学生。
学校与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签订协议,帮扶该校进行汽车维修、汽车营销专业建设,并根据其专业设置,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帮助研发部分课程,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学校每年对口选派1-2名教师到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支教,同时置换出2-4名教师到珠海顶岗学习。学校还与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1+2”分段培养方式合作办学。计划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每年招收怒江州40名学生,学制为三年,招生对象为怒江州应、往届初中毕业生,采用1+2办学形式:即第一年在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第二、三年在我校进行专业学习和强化技能训练,学校负责安排学生实习和推荐就业。
六、举办者履责
1.经费
珠海市人民政府及珠海市教育局对我校的办学给予了大力支持。2016财政年度总收入为13253.62万元,资金100%落实到位,生均拨款达到19000元。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学校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受理专项资金申请,并按规定进行核准或组织项目评审,负责监督专项资金使用、组织绩效自评等监督检查工作。财政行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审核专项资金分配、使用计划,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办理资金拨付、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等工作。
2.政策措施
为加快发展我市现代职业教育,着力培养珠海“三高一特”产业发展亟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珠海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4月出台《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对学校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校企紧密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改革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积极落实招生制度并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七、特色创新
我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内涵建设和特色创新,形成并积累了许多典型案例,“上汽通用ASEP”校企合作项目和基于“校本精品课程”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是我校特色创新的两个案例之一。
(一) “上汽通用ASEP”校企合作项目
实施背景。随着汽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售后服务和维修企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汽车维修人才需求。我校是上海通用汽车公司23个AYEC合作项目学校之一,自2008年在教育部牵头签约合作项目以来,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5年上海通用汽车公司计划在AYEC合作项目学校中,寻找一批优秀的学校提升合作关系,并将我校列入了计划合作的学校之一。
主要目标。通过ASEP项目合作提升我校校企合作的形式,深化合作的内容,并借用ASEP项目为企业培养更高更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过程。2015年3月,我校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ASEP校企合作项目小组三轮全方位的实地评估和考核后,成为了广东省第二家“上汽通用ASEP校企合作项目”签约学校,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为学校赞助价值140万的教学实训设备,赞助的实训设备包括6辆全新通用品牌的小汽车和一批全新汽车发动机。2015年9月,我校招收了首届“上汽通用ASEP”学生14名,学生第一学期在校学习通用汽车的专业维修技术课程,第二学期到通用品牌经销店顶岗实习、就业。在校内教学上,我校“ASEP项目组”教师大胆尝试、率先使用上汽通用新教材,完成了A1-A9九门通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2016年7月,学校组织项目组教师参加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新教材培训和铜级认证培训。4名“项目组教师”在上海参加上汽通用汽车公司举办的铜级认证考核,成绩优异,我校4名教师全部通过。2016年6月,我校举办了2016年“上汽通用ASEP”学生招聘会,珠海安骅汽车、珠海通兴汽车、中山银河汽车、中山合凯汽车四家通用汽车经销商在招聘会上录用了我校18名通用班学员,当场签订了企业、学校和学员的三方协议。目前我校的“上汽通用ASEP校企合作项目”已辐射到中山。
实施条件。在机制上,学校成立了“上汽通用ASEP校企合作项目”实施小组,建立了项目实施管理制度,配备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在经费上学校大力支持该项目建设,投入了近200万元支持项目的基础设施和实训条件建设,建设了一个良好的ASEP校企合作项目教学实训基地。配备一批骨干教师负责“上汽通用ASEP”学生的教学与管理,目前已经有4名教师通过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铜级教师认证。
实施成果。我校已经建立了ASEP校企合作体系,建设了ASEP项目教学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拥有1000平方米的实训场地、40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能够同时完成两个班的实训教学。该项目已经进行了两届ASEP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班,第一届培养的14名学员已经进入通用汽车维修企业工作。ASEP校企合作项目培养的学生受到企业的高度好评,上汽通用公司和珠海安骅汽车有限公司的领导盛赞我校ASEP校企合作项目为通用汽车维修企业提供了优秀的人才,为通用汽车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实现了多方共赢。
(二)基于“校本精品课程”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实施背景。学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些困难: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教材案例与实训环境脱节;教材编排及教学项目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材的教学案例与学校的实训条件存在较大的偏差;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传统。为此我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总结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校本特色课程建设、“校本精品课程”建设,引领、规划和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主要目标。“校本精品课程”的建设重在“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不仅是能够代表我校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而且必须是融入了本地区应用技术特色,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基地,充分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的一体化课程。通过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对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实训条件和教学管理进行建设和改革,推动我校内涵建设向纵深发展。
实施过程。我校的“校本精品课程”建设分成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我们以汽车维修专业小模块一体化教学改革和电气专业“机械手”项目化改革为重点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第二阶段为研究与试验阶段,以“校本精品课程”为重点,在全校5个重点专业中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第三阶段为实践与推广阶段,将成果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并向外界推广。
在校本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校突出课程标准、教学材料、教学模式、实训项目、考核标准五个教学文件统一;理论与实操、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就业岗位与学习学位、教室与车间的一体化;企业需求、实训内容、实训设备、技能考核、技术发展保持一致;教师必须学习与引入先进技术、行业标准、操作规程、企业文化和先进的教学模式。狠抓“两个”合作,实现“五个”对接。坚持校企合作,坚持教师与行业企业专业的合作,并通过这种合作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从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注重分析和提炼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制定行动导向的教学项目。
实施条件。在组织上,精品课程建设以备课小组为基础,组成学校和教研组两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机构。在经费保障上,对于每个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校投入经费4-5万元,于建设期内每学年按比例投入。在制度保障上,建立了精品课程的设立、评审标准以及建设、管理、检查、考核、奖励制度。
实施成果。我校的校本精品课程建设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让教学、实训与生产对接,优化了行动导向教学,减少学生学习思维转换环节,学生在做中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引进了企业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方法,行业规范和企业文化建立了各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资源库,优化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了一体化实训条件,培养了师资队伍。以工作岗位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工作过程和内容进行整理、整合、序化和优化,挖掘对职业能力培养有帮助的关键点,分析和提炼典型案例和素材,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检验,开发成教学实训项目。深化了校企合作,与企业专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实训条件与企业生产精密对接,并建立了有效的对接机制。
本成果共建成11门校本特色课程、 22门校本精品课程,编写教材14本,出版教材12本,自主开发建设平台,建立33门课程的资源库,改造25个实训室。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校舍生均面积不达标,学校本部建筑物的消防验收未完成。其中,校本部和南校区的教室面积未达到标准要求,斗门校区和南校区的体育馆面积未达到要求,校本部、南校区的学生食堂面积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已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学校配套工程和改造工程的建议,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同时我校已经申请专项资金计划对薄弱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争取尽快达到标准的要求。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