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天地
行事历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20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13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06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1-29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1-22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1-15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1-08
通知公告
- 2024-2025第一学期第14…12-20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19
- 公示12-18
- 公示12-17
- 关于同意中共珠海市理…12-12
- 关于第一届教材建设与…12-09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09
师生关系与学生身心发展
《优化职中校园心理环境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之
师生关系与学生身心发展研究子课题总结
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陆焱根 欧阳清 陈香梅 冯丽萍
摘要:本文探讨了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发展研究与实践,界定了师生关系的概念,对师生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从师生关系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角度,倡导平等信任、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取向。
关键词: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 平等和谐
一、师生关系及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1、师生关系的概念界定
师生关系的研究颇多,有的人研究师生交往、有的人探讨师生互动等,而研究的定义不同、取向不同,研究的结论也不趋同。为此,须对师生关系的定义作出界定。
我们认为,师生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切的人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无论是发生在师生群体之间还是师生个体之间,无论是发生在社会背景中还是发生在教育情景下,都会导致师生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变化。狭义上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或师生群体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人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心理关系。本研究采用狭义的师生关系概念。
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的结果,是“主体-主体”关系,是个动态的过程。通过交往,师生之间达到彼此心理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正向的促进作用,也可能是反向的消退作用。
2、师生关系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对师生人生价值的体验和实现有重要的影响。
(1)师生关系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师生人际关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良好班风、良好校风的形成。有人曾对学生就“你是否因为喜欢英语教师而喜欢学习英语”这一问题作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给予肯定回答的约占四分之三。一名成功的教师对学生说来无疑是一道永远值得感念的风景。因为敬佩老师的学识和人格进而深爱其师所任教学科的,早已是屡见不鲜。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相互支持、步调一致,容易形成合力,教育质量往往较高。反之,师生关系紧张,相互对立,学生对教师不信任,不愿接受其教育,教育质量就更难以保证。
(2)师生关系是师生身心健康重要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培养起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被欣赏的高峰体验中奋发、崛起,并以努力工作和学习回报他人。而师生间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使师生情绪开朗,彼此信任,在思想、信念、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相互学习与汲取,可避免不少心理疾病,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是师生身心健康重要保证。
二、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
师生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师生关系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关系形式,而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具体来说,它是由以下几种层面的关系而构成的: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等。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提出的和谐教育思想,把教育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教育对人的塑造的重要作用,从人格和谐、到人际和谐、再到社会和谐,这是一个顺序建构的过程[1]。
从人本主义教育观出发,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师生关系由于社会角色的规定,更多体现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一种关系,且带有明显的教育性质。
2、几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
(1)放任型: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
(2)专制型: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
(3)民主型: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的。
3、国内相关研究工作
目前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有许多,如宜昌市第十六中学张启家的《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育人环境》,该文主要从分析师生互动的心理机制出发,在师生交往原则下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2]。
李德显的《师生权力与角色分析》,它探讨的是解决影响教学过程中师生权力和地位的因素及造成师生之间冲突的根源,从而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3]。
罗宝凤的《从自体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师生关系及其对人格建构的影响》,基于Rogers的教学者与学习者的关系类似於心理治疗中治疗者与个案的关系的假设,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师生关系,建立一个真实、关怀与温暖的师生关系,探究不同阶段之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与人格发展的深远影响[5]。
《从文化差异看师生关系》在教师与幼儿的特定对象上从文化差异的群体角度出发考察师生关系对情感、认知、互动交往的影响,在外部层面提供了一个融合的视觉[6]。
朱宁波《倡导师生“新”关系---重建师生关系》对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师生关系从建构主义观出发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不断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和谐的关系[7]。
以上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对师生关系进行论述,有的研究师生交往、有的探讨师生相互作用等,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尊重。
三、师生关系的现状与实践
1、师生关系现实存在的问题
(1)职业学校的社会环境
职业学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来的技工荒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脚,教育部已规划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发展的高度,但传统的观念与偏见并未完全更新并在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
(2) 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现状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仍以智育为中心,选拔学习成绩优秀学习,职业学校学生无疑是这场竞争中的淘汰者,他们带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在职业高中阶段,又面临新的压力、新的转变,零距离上岗与就业是新阶段的重要目标,这要求学生全方面发展,直接面向人才市场,面对职业生涯,新挑战带来新的心理问题。在对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做心理健康调查时,我们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情绪严重、学习能力欠缺、养成习惯差、自信心不足、挫折感强、对就业前景迷茫,对这些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同时看到,这些手段只能是头疼医头。
而创建和谐校园心理环境,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对学生的身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3)职业学校现阶段师生关系
现阶段师生关系总体上体现了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教师敬业乐教,学生尊师,家长重教,师生交往更趋于民主、平等、合作等。但也应看到,随着就业对知识层次要求的提升,家庭对学生期望值的增大,职业学校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的倾向性问题是教师工作压力大、职业成就感低、心理疲劳和职业倦怠比较严重;学生自卑厌学、成就动机水平低、求知欲不强和进取心不足普遍存在;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而感情沟通渠道在缩小的趋势。
2、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系列实践
基于是上述目的,结合师生心理关系和理论和我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我们学校从师生作用入手,开展了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系列实践。
(1)加深师生的相互认知
①组织师德教育系列活动。请志专家来校讲座,举行师德演讲比赛,组织教师对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做称职的人民教师等话题展开讲座讨论,重新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的职责,研究学生关爱学习,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学生,同时还展开学生对教师评教活动,每学期2次,学生对给教师的授课情况评分,并中肯地提出他们的意识和建议,此举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对个别长期从事教师职业而患职业倦怠症的教师起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②开设“校长信箱”,开通了学生与校长对话的渠道。自信箱开设以来,共收到学生来信三百多封,学生在给校长的信中提出对学校有用的建设性意见,同时提出他们的疑惑,校长非常重视学生的来信,很多问题交到有关部门督促解决,并定期在晨会上与同学们就校园内日常生活与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交流看法,此举缩短了学生与校领导、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领导、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从与校长的“对话”中感受到了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关爱。
③让学生当主人。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校运上,到处是学生裁判的身影,他们秉公执法,认真履行职责,受到师生的好评;学生会文艺部组织的学生卡拉OK大赛,学生踊跃参加气氛非常热烈;美化课室活动中,同学们开动脑筋,把本班的课室装扮得非常有个性;在许多班级采用了干部民主选举制或竞争选制,一个学期选举一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中。在所有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尝到了做主人的滋味,他们的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展示,师生间形成良好的积极互动。
(2)拓展师生交往的时间与空间
①各教研组全力推选课题研究,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变课堂上“我讲你听”的师生交流模式。经过认真总结积累,各教研组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上都有了一套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如实施的电气部“项目教学法”,教学中学生与教师有了很大的交流空间,因为要共同探讨课堂应完成的任务,师生关系更密切,更平等。又如语文组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政经组的“小组教学法”;英语组的“任务型”教学,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体现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与学生的互动 ,使师生关系更密切,学生更接受教师的授课。
②开展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学生将自我教育内容填写在《学生自我教育手册》里,每周班主任对《学生自我教育手册》给予意见反馈,学生在手册里倾诉自己在学习上的苦恼,在人际交往上的不愉快,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彷徨,同时也让教师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喜悦。通过填写手册内容,使教师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想法,教师通过“建议”栏对学生的困惑给予多解答,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平易近人。这个小小的手册成了自我认识、师生间相互认识与有效的渠道。
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的教学能力之外的特长,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在运动会上,师生同场竞技;在艺术节上,师生同台表演;科技制作小发明比赛中,教师令人叹服的指导;办心理校报,师生共同的付出……,课外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兴趣,共同参与,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双方由此产生的好感还迁移到教学、德育等工作中去,学生更亲近老师,更“服”老师。
(3)改进师生交往的方式和方法
①多方式、多渠道开展师生座谈、谈心活动。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召集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由校长、相关处室领导等直接与学生对话沟通,鼓励学生对教师的的教学、师德、学校的后勤服务等方面提出意见并“出谋划策”,及时反馈教育教学、后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一个舒适、宽松的环境。
②开展“教师课堂规范用语、个性品德评语”活动,提高师生交往的质量。为改变传统的千人一面、公式化的教师用语与评语,学校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充满情感的激励的个性化语言,让学生在与教师交往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温暖、关爱。
(4)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形成人格健全发展的自我机制。
学生处在学校的一个客观环境,从心理上来说,他还处在一个自己所能感受的主观经验的世界之中,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机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 自我认识:针对学生的自卑心理,加强自我认识,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教师让学生自我发现5-10个优点。
② 养成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得到性格的收获;播下性格的种子,得到命运的收获”。教师让学生查找自己的一个好习惯和一个坏习惯,并提出扬弃措施与步骤。
③ 自我认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学生的个好的导向,以引导学生的行为取向。如在某班有1个学生自读书以来从不迟到,多么的不容易啊,但这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种认同易导致积极的关注。
④ 自我服务:发挥学生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引导班干部形成自我机制。学生会在学校的各项活动、日常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运动会、艺术节等,甚至教师比赛,都有学生会的身影,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⑤ 自我教育手册:每学期一本,每周写一次,有计划、自我体验、自我总结评价,促进了学生的自主、自律、自治、自教。
⑥ 《心林心语》月报:学生每月出版一期心理学刊物,关注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以期形成学生心理的自我调适和相互正影响。
⑦ 主题班会由学生主持,学生提出主题或师生共同确定主题。
⑧ 国旗下的讲话,由原来的教师宣讲改由学生自我认识谈体会,更贴近学生所想、所求,对学生的影响和震撼更大。
⑨ 环保活动: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同学们深入企业,了解自然,这种社会实践的消化,消除了教育痕迹,潜移默化,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5)优化教师与家长关系
教师不仅要读懂“学生这本书”,还要读懂“家长这本书”。和谐的家校合作对师生关系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对全面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①开好家长会。据调查,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的家长普遍处于社会的底层,教育、文化、经济的背景决定家长在教育小孩的劣势,如何化劣势为优势,使学生的教育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家长会的关注焦点。
一方面,让学生谈学习心得体会、家长谈培养小孩的体会,真诚、坦诚地交流。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观念、方法、内容。同时,让心理老师谈新生入学心理状态、如何协助学生调适心态;印发学习资料,提升家长爱的智慧,如李开复博士的《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至情至理。
在会上沟通之余,做好家长会的延伸,教师保持与家长长期的沟通与对话。
②开展“亲情孝心教育”系列活动。亲情是人生最美好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育的参与及内化,也影响着对爱的感受与回馈。许多学生家庭父母下岗、离异、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不健康娱乐多等导致家庭亲情淡化的诸多因素。学校两年来“亲情孝心教育”善于抓住教育时机,通过如母亲节、父亲节等,亲情演讲比赛,孝心明星评选,主题班会等方式,以情、以心践行,效果明显。
(6)对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学C证”培训,部分骨干教师再进一步参加A证、B证的培训。经过学习、培训,老师们常常在班级管理中自觉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疏导、说服、教育,同时教师自己也进行自我调适,避免将自身的生活、工作压力带到学生中去。学校开设了心理课程,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接受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由学生心理兴趣小组自办的“心林心语”校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争相阅读。
四、师生关系及其对学生身心展影响的思考
1、教师应正确认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性,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理解并帮助学生。中学时期是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突变期、关键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依赖性与独立性并存的矛盾时期,是心理活动从开放走向闭锁,开始不愿表露内心世界的时期,也是思想单纯、少有保守观念,应对方式情绪化,好走极端的时期。作为教师,应按学生内心所需出发,指导学生走出困惑,克服困难,直面人生。
2、教师应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按社会市场的需要来培养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这样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在职业中学里大多数学生是选择就业的,他们对未来既怀着希望又内心彷徨,因为社会需求不断变化,他们所学的专业是否能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保证,这是职中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他们需要师生之间更多的情感沟通与交流,以其帮助他们树立未来的信心,明确专业的方向,还有明白如何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以便有更好的就业。
3、规避师生间的心理位差效应,信任学生,平等沟通,引导学生形成身心全发展的自我机制。教师处于心理的上位,学生处于心理的下位,这是教与学自然角色位差的客观存在。通过校正心理位差,提倡平行沟通交流,规避单向错位。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要引导学生形成身心全发展的自我机制,处理好“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的关系。
4、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教师成为学生人格的示范者。师生的人格和谐是爱与智慧的艺术,通过师生互动,亲其师、信其道,以理服人致心理认同,情感共鸣致心理相容。
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言教身教,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师生之间有深厚的感情,学生才能将教师的人格特质经由认同作用加以内在化而形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5、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取向。坚持“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观,教师的主导性应是教师在师生关系中表现更为主动、引导,而不是权威,更不是决定;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同时也应看到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客体。因此我们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平等信任、健康和谐的取向。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 王冀平 http://www.southcn.com/nflr/xssc/200501260193.htm.
2、张启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http://www.fyeedu.net/info/10806-1.htm.
3、李德显,《师生权力与角色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
4、张彦君,《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
http://mind.studa.com/bulletin/060325/2006032414055885.html
5、罗宝凤,《从自体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师生关系及其对人格建构的影响》,《教育与心理研究》,2005.2.页 325 – 352.
6、崔利玲从文化差异看师生关系 http://gljy.nje.cn/glts/cll/xxlr1.asp?ID=5260.
7、朱宁波《倡导师生“新”关系---重建师生关系》《中国教育报》